马丁路德金简介(马丁路德金简介英文50字)
葛飞飞 2023年12月25日 15:14:00 常识分享 180
公元1517年10月31日,维滕堡,一名年轻的修士将一份论纲订在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与此同时,一批受罗马教廷指示的神职人员,正在维滕堡兜售最新的赎罪券。这名年轻的修士出于对这种行为的反对,发表了这份《九十五条论纲》。尽管他并没有革命的想法,只是想就赎罪券和相关的一些神学问题做一些讨论,但他却无意中引发了西方历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无数的人将丧失生命,旧有的,在中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来的普世的基督教欧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逐渐兴起的民族国家、无数分裂的新教教派和更进一步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人,就是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维滕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重度便秘患者,啤酒爱好者,祖安人,用锤子做武器的男人——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于1483年出生于萨克森的艾蕾斯本,他的父亲是一名矿工。父亲希望路德能够学习法学这样一门有钱途的学科,但路德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法学后,转而决定成为一名修士。有传说是在一次暴风雨中,路德害怕自己被雷劈死,于是许诺说若他能够幸存,就成为一名修士。就这样,他加入了隐修会的初学,发了圣愿,于1507年被祝圣司铎。在学习神学的过程中,他受了奥卡姆主义很大的影响。奥卡姆是中世纪唯名论思想的代表。1508年,他被派到维滕堡大学讲授伦理神学,在1512年被提升为神学博士后,开始讲授圣经学。同时,他也在维滕堡的几个主要教堂讲道。
在修道生活中,路德非常严于律己,恪守教规。他在修道院中可谓是声名狼藉,因为他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向神父忏悔。在祷告时,其他修士只是意思性地祷告一下,而路德则经常一次性地祈祷很长的时间。路德还经常做一些自残行为作为苦修,比如鞭打自己,大雪天长时间待在外面。晚年的路德称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从行为上看,路德可谓模范修士。但路德内心却依旧煎熬,他觉得不论他多么努力,在上帝面前他都是一个罪人,始终都得不到拯救,以至于他开始仇恨上帝。这种内心的煎熬让路德一度极为消沉,直到所谓“塔楼悟道”事件的发生。
据说有一天晚上他在塔楼内阅读《圣经-新约-罗马书》,被“义人必因信得生”所启发,由此构造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当然,关于具体的细节还有多种版本,最有趣的说是在蹲坑时悟出来的。这还真有可能,毕竟路德有便秘,而且他喜欢边蹲坑边办公。他还喜欢观察自己的粪便,写成观察报告发给朋友。总之,作为一名圣经学者,路德早在1517年宗教改革爆发前就受圣保罗、奥古斯丁和奥卡姆的威廉的启发,通过对圣经独特的解释,形成了因信称义、十字架神学等日后诸多新教理念的雏形。
1517年,为建造圣彼得大教堂,教会派人来维滕堡兜售赎罪券。早在14世纪,教宗就为捞钱而卖赎罪券,赎罪券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忏悔,成为一种宽恕特殊罪行的方法。教会许诺购买赎罪券可以减少死后在炼狱的受罚时间。而这次卖的赎罪券比之前更厉害,不仅赎购买者,还能赎已经在炼狱里的亡者。针对这样的行为,马丁路德遂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路德反对的不仅仅是卖赎罪券这种敛财行为,更进一步地质疑教会的大赦,怀疑教会对于救恩的权力,认为教会赦免的范围只能限制在他自己规定的惩罚或教会法中的惩罚,对于像救恩这样的大事教会是管不到的。
对于开头那经典的一幕,即路德把论纲订在维滕堡大教堂的门口是否真实发生过尚存争议,但对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是没有争议的。这份论纲写的很克制,是用学术探讨的口吻写的,并用了当时知识阶层使用的拉丁文。但有人将其翻译成德文,并借用古腾堡印刷术,使之广泛流传,结果是在德意志引起巨大反响。
1517年12月,美因茨大主教阿尔布瑞克特向罗马报告了在维滕堡发生的事情。教廷于1518年6月对路德提起诉讼,要求他在六十天内亲自去罗马,但是在路德的国君,萨克森的选帝侯智者腓特烈的庇护下,路德不用亲自去罗马,而是在奥格斯堡的帝国议会上接受枢机大使卡耶丹的审问。在会议上,路德拒绝收回他对于教会盛宠宝库的否认,也没有放弃唯独信仰为种种圣事提供效力的说法。为防止被逮捕,路德悄悄逃出了奥格斯堡。1518年11月9日,教会正式颁布关于大赦问题的诏书,以此来为大赦提供正式的官方依据。路德意识到自己将被正式谴责,于是他于1518年底提出召开一次大公会议,提出自己的申诉。卡耶丹向萨克森选帝侯写信,要求他交出路德。但萨克森选帝侯声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路德是异端,因此拒绝交出路德。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老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于1519年1月12日去世,帝国需要选出新的皇帝,而教宗利奥十世在一段时间支持的恰恰是萨克森的腓特烈,所以在路德的问题上也只能妥协,路德在萨克森的庇护下也幸免于难。
由路德搅动的漩涡越来越大,在民意的要求下,1519年在六月和七月于莱比锡举行了辩论会。罗马教会一方是资深的神学家艾克,路德和他的同事卡尔斯塔特出席。在这次辩论会上,艾克展现出了他良好的逻辑学和论辩学的素养,而路德则发挥他作为一名圣经教师的优势。他拒绝了教宗和教会传统的权威性,后退到圣经,使圣经成为他唯一的支柱。他主张只有在圣经中有根据的东西才能作为宗教真理,因此他否定教宗的首席权是神的规定,也否定教宗的权威性能够得救。这样,路德相当于公开宣布要推翻教会的教导和组织制度。
1520年意味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高峰和转折点。路德写作了《致德国的贵族基督徒》,他主张德意志地区的各诸侯应该自己主持自己的宗教改革,控制各教区的权力、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在德意志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度教会,取消教会法律,向罗马的税务和神职人员独身制,取消为炼狱的亡魂举行弥撒,取消各种朝圣活动、大赦、兄弟会和修会,取消除星期天以外的一切节日。否认圣餐中的体变说,即面包和葡萄酒真正成为基督的圣体圣血。宣扬凡信徒皆祭司。在另一著作《论教会在巴比伦的流亡》中,路德讨论了圣事,他认为教会总是用各种来自人的规定使圣事成为信徒们的枷锁,因此要挣脱这种流亡的奴役。路德只承认洗礼和圣餐为圣事,部分上也承认忏悔圣事,并强调这些圣事只能通过信仰发挥效力。第三部重要的著作是《论基督徒的自由》,在其中,他描述了基督徒的新理想: 基督徒在一切世俗事务中保持自由,但在爱中要为所有人服务。同年12月10日,路德公开烧毁了教会法律书和教廷的诏书,宣告和罗马教会正式分庭抗礼。1521年1月3日,罗马正式颁布诏书,绝罚路德,但在德意志地区鲜少有人在意。至此,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1519年6月28日,年仅19岁的卡尔五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严格的天主教信仰,对皇帝的权威性的理解完全是中世纪的。作为皇帝,他认为他有义务捍卫教会和宗座。为处理路德的问题,他于1521年1月到5月在沃尔姆斯召开了帝国会议。教会方面派出外交官游说皇帝和各诸侯,要求严厉地镇压路德发起的运动。然而德意志的诸侯们向皇帝提交了“德意志向罗马宗座的抱怨”,认为基于民众的激动情绪,皇帝应该亲自听路德讲话。皇帝同意了这一请求,因为他相信他能让路德收回他的主张。然而他太天真了。在会议上,路德请求给他一些时间来做回复。大家认为路德可能要受不住死亡的威胁而做出妥协了。然而第二天,路德就明确表示他不会收回他的主张,除非用来自圣经的证据说服他。总之,这次会议又是无果而终。在路德离开沃尔姆斯后,会议颁布了《沃尔姆斯敕令》,非常严厉地谴责了路德和他的追随者,收回他们的法律保护权并规定烧毁路德的著作。然而对路德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鸟用,因为在他离开沃尔姆斯后,萨克森的腓特烈就派人把他绑架到自己的领地瓦特堡,相当于把他保护了起来。在那里,路德以尤格男士的名字隐居。这一时期路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语,这部德语圣经对德意志民族语言和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贡献,可与但丁的神曲对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贡献相媲美。某种意义上讲,德语的写作始于路德。借助于德语圣经,普通百姓也能自己阅读圣经,打破了教会对教义的垄断权,从而能更好地贯彻唯独圣经的改革原则。通过翻译,因为翻译也是一种阐释活动,路德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植入了他的读者心中,助推了宗教改革。路德对翻译的要求极为严苛,比如在翻译利未记时,文中涉及很多牲畜宰杀的条条规规,于是路德就到屠宰场里,现场请教那些操德语的人民群众。
在路德消失于公众视野后,改革运动愈演愈烈,甚至走向失控的地步。神职人员开始结婚,修士们离开修道院,广大信徒还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抵制圣像运动。因为在圣经旧约中有不可敬拜偶像的戒律,而天主教如此多的圣母、基督和圣徒的雕像和画在这些激进的改革者看来无疑是应该捣毁的偶像。这些运动客观上破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是人类艺术史上一笔无可估量的损失。在同为新教改革者的梅兰希顿的要求下,路德于1522年3月在维滕堡出面,借助于他的口才和世俗权力的帮助,秩序得到了快速的恢复。路德的思想还在违背路德本意的情况下成为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精神和理论资源。对于路德宣布的所谓基督徒的自由时,农民们把这理解为摆脱主教和地主的压迫,免除沉重的赋税和劳役的自由。农民起义开始于1524年5月,由莱茵河上游开始,逐渐扩展到德意志南部。对于农民战争,路德起初向君主们和农民们写了一份劝和文献,承认农民们大部分的要求合法。并警告君主们如果继续忽略福音,剥削和压迫农民们,那么他们将会遭到神的惩罚。但在路德知道了农民们的激烈行为后,他一转笔锋,写了一篇题为“反对另一些农民的掠夺和杀伤暴徒”一文,在文中,他要求君主们打死那些农民,因为他们就和疯狗一样。镇压他们是上帝对君主们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路德在政治上的保守性甚至是反动性。他在政治上是服务于德意志的世俗统治者们的。在来自遥远罗马的教会和德意志世俗君主和人民起冲突时,他能起而反抗教会的巧取豪夺和精神宰制,但在面对德意志各诸侯与他们治下的农民起冲突时,他却展现了他反动保守的一面。事实上想想也不奇怪,如果没有萨克森的君主腓特烈一直以来的庇护,恐怕他路德早就做火刑柱上的烤鸭了。
1546年,路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很安详,但因他而起的运动,使得一个半世纪的欧洲并不安详。
以上是对马丁路德生平的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会为大家展现马丁路德的思想,看看我们对他有什么误解。